关于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IMAV 2016国际微小型飞行器赛会的公告
一、IMAV 2016国际微小型飞行器赛会概况
2016年国际微小型无人飞行器赛会(英文简称IMAV2016)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这是该次赛会首次在亚洲举办,旨在促进国际微小型无人飞行器的技术发展及学术交流。赛会主题紧扣国际微小型无人飞行器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代表了国际上微小型无人飞行器的发展前沿,体现了国际微小型无人机系统发展的最高水平。本次赛会将有来自荷兰、法国、德国、西班牙、韩国、中国等15个国家的200余名参赛选手及与会人员分别参加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比赛及学术会议。
本次赛会包括学术会议单元和飞行器比赛单元。在学术会议单元中,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将对无人机系统及自主控制技术进行讨论与交流。飞行器比赛单元的主题为“模拟海上搜救”,比赛背景设置为海上钻油平台起火,平台操作人员落水,要求无人飞行器要自主完成模拟灭火、水上勘测及救援任务三个比赛科目。飞行器比赛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环节进行。
赛会室外比赛地点为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北湖区域,参赛无人飞行器从移动摇摆平台起飞,自主完成现场地图绘制、事故态势评估、指定目标(模拟落水人员)定位,向“落水人员“投放救生圈,采集水样并投放至指定容器,最终降落回移动摇摆平台。
赛会室内比赛地点为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体育馆,需要无人飞行器从移动摇摆平台起飞,面对模拟钻井平台内部空间的“黑箱”建筑,自主选择通过门、窗或烟囱进入,拾取指定空间中的物体,将其投放至空间内的指定位置,最后安全撤出,降落回移动摇摆平台,并利用App重建室内的三维空间模型。
赛会全部比赛均要求参赛无人机以完全自主方式完成规定任务,没有人员进行干预操作,任务繁杂且难度高,对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体现了无人机环境感知、自主决策、智能控制、在线实时任务规划等热点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
本届赛会由IMAV委员会举办,北京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主办,由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研究所、中航智科技有限企业、AerolionTechnologies、Mathworks、福建飞虎无人机有限企业、宁波雷虎科技有限企业协办。
二、IMAV 2016国际微小型飞行器赛会日程安排
日期 |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10. 16 |
13:00-17:00 |
赛会人员报到注册 |
北京友谊宾馆 |
10. 17 |
8:00-17:00 |
赛会人员报到注册 |
北京友谊宾馆 |
比赛练习日 |
两校区 |
||
10. 18 |
8:30-9:00 |
赛会学术会议开幕式 |
中关村校区 中教报告厅 |
9:00-10:00 |
大会报告I |
||
10:20-11:20 |
大会报告II |
||
11:20-11:50 |
邀请演讲 |
||
13:00-17:40 |
学术交流(3个分会场) |
中关村校区 研究生教学楼五层 学术研讨空间 |
|
18:00-19:00 |
学术会议主报告 |
北京友谊宾馆 |
|
10.19 |
8:00-18:00 |
比赛练习日 |
两校区 |
10.20 |
8:30-12:00 |
室外比赛 |
良乡校区 |
12:00-12:30 |
午餐/ 飞行表演(南区体育场) |
||
12:30-17:00 |
室外比赛 |
||
10. 21 |
7:00-12:00 |
室内比赛 |
中关村校区体育馆 |
12:30-16:30 |
室内比赛 |
||
17:00-19:00 |
闭幕式&颁奖 |
中关村校区 中教报告厅 |
备注:10月18日-10月21日,在体育馆北广场,将举办北京理工大学无人系统科技成果展览,将对我校近年来在无人系统方面的高精尖研究成果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包括“察打评一体化无人机系统”,“地面航母”无人车,“特立笃行”号地面无人平台和自主移动金融机器人等一系列成果。
三、IMAV 2016国际微小型飞行器赛会学术报告概况
1、学术会议主报告
题目:The Future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ystems
报告人:樊邦奎院士
报告人概况:樊帮奎,中国工程院院士,侦察情报技术领域专家,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总参某研究所所长科技委主任。曾任总参某研究所所长,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光电子技术专业组组长,国家“973”计划项目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我军无人机侦察技术学术带头人之一,先后主持多型无人机侦察装备的研制,攻克无人机侦察体系建模、目标实时定位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的成果参加国庆60周年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荣立一、二等功各1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0余篇;带领团队获集体一等功和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2、大会报告I
题目:Effici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Micro Air Vehicles
报告人:Prof. Guido de Croon
报告人概况:毕业于荷兰马斯垂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并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致力于研究自主机器人的高效计算算法,并在计算机视觉和进化机器人领域做出突出贡献。2011年到2012年,任欧洲太空总署研究员。自2013年开始,在新西兰马斯垂克大学小型飞行器实验室任助理教授。
2、大会报告II
题目:On the Design of Quiet Ultra-long Endurance Micro-UAVs
报告人:Prof.Jean-Marc Moschetta
报告人概况:毕业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于1991年在法国航空航天大学获得空气动力学博士学位。现任法国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全职教授和法国航天航空研究所的顾问,法国航空航天大学现在的无人机项目的牵头人和微型飞行器研究中心主管,微型无人机国际杂志编辑社一员。他致力于组织或合作组织微型飞行器会议,建立关于微型无人机的研究网络,并在在法国南部培育一大批研究实验室,发表了关于微型无人机设计和气动力的大量文章。
3、邀请演讲
题目:Delivery with UAVs in Germany: Challenges & Technologies
演讲人:Prof.DieterMoormann
(学术交流情况详见附件)
北京理工大学
2016年10月14日